7月1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強對流藍色預警,15省區市部分地區將現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根據各地應急管理部公布的信息發現,近兩年來洪澇、風雹等極端異常天氣頻發,多地遭遇“百年一遇”洪水等自然災害。
發表于《柳葉刀·公共衛生》、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牽頭和國內外多家單位參與的《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報告(2021)》顯示,2000年以來中國洪水發生次數大幅增加。如不及時應對氣候變化,我國百年一遇洪水的重現期將大幅縮短。
對此,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長聘副教授、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主任蔡聞佳接受了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專訪。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長聘副教授、柳葉刀倒計時亞洲中心主任蔡聞佳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極端異常天氣會產生什么影響?
蔡聞佳:《中國版柳葉刀倒計時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報告(2021)》顯示, 2000-2019 年我國洪水發生次數大幅增加,由于國家災害應急能力的提高,2004-2018 年洪水造成的損失呈下降趨勢。然而,氣候變化背景下逐漸增多的極端降水事件及其導致的洪澇有可能扭轉當前洪水受災情況的下降趨勢。未來如果不采取進一步行動,我國可能成為全球受洪水災害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
從持續時間造成的健康影響來看。氣候變化會伴隨我們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顯示,全球每年約有30萬人的死亡跟氣候變化相關。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明確指出,即使人類通過減排成功把全球溫升控制在 1.5 度范圍內,氣候變化的健康威脅仍將在未來數十年內不斷增加。
氣候變化從多個維度影響中國人群健康,如高溫熱浪、洪水、干旱和氣候敏感性傳染病等。而氣候變化對健康造成的影響是沒有“速效藥”的。不管我們當前付出怎樣的努力,氣候變化都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不斷加劇,這就提醒我們要對未來的氣候環境做好適應預案,防范由氣候變化帶來的不斷上升的健康風險,同時也需要通過減排盡早改變氣候變化的趨勢,讓今天的孩子在2100年到來時能夠享受健康安全的氣候環境。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面對極端異常天氣,從政策的角度應該如何應對?
蔡聞佳: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健康風險的多個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但仍有提升空間。極端天氣應對是每個部門和每個人的必修課。
第一,提升有關部門的系統思維,進一步加強跨部門合作。應把氣候變化納入中國居民的主要健康威脅,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應將健康納入其政策制定與執行中,以充分體現“融健康于萬策”原則。
第二,加強氣候變化對健康影響的評估,并制定國家及地方的氣候健康適應計劃。2022年我國首次將“減少氣候變化的健康風險”納入“健康中國”行動的工作重點,意義非凡;建議進一步明確具體行動方案,特別是積極推進影響評估和不同層級的適應計劃制定。
第三,建議加強中國的氣候減緩行動,確保將健康因素納入中國實現碳中和的路徑當中。通過促進對零碳技術的投資和進一步減少化石燃料的補貼,目前碳排放的反彈趨勢將有望得到扭轉。
第四,加強是加強社會宣傳,提高各界對氣候-健康聯系的認識。衛生專業人員、學術界與媒體應充分聯合起來,提高公眾和決策者對氣候變化與健康之間重要聯系的認識。有效地增強社會公眾對于減緩和適應行動的支持與身體力行。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應該如何因地制宜的制定健康與氣候變化政策?
蔡聞佳:我們的報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中國各地在應對氣候變化與健康問題時,沒有哪一個省份能獨善其身,都會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但每一個省份受到的氣候變化的具體威脅是各不一樣的。
來源: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編輯:張韻晨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